(通讯员:田鑫)3月29日,由武汉大学牵头,动力与机械学院定明月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重排放工业减排增效的热分解耦合催化还原”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出席会议。
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振主持开幕式、副处长乔进参加会议。会议成立了由周翔院士担任组长,张锁江院士、彭孝军院士等15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项目及课题骨干60余人参加会议。
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感谢各方长期以来对我校的支持,并表示自“十四五”以来,武汉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更大作为。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与落实,将全力支持项目的落地实施。
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刘胜指出,推动重排放工业减碳增效对环保工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目标明确、方案可行、研发队伍实力雄厚,学院将秉承严谨求精、永攀高峰的工作作风积极配合项目开展和实施,并以此项目为契机推动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
项目负责人定明月教授从项目背景及关键问题、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任务分解及进度安排、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预期效益及风险分析、课题经费预算及分配等方面详细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及实施方案。
与会专家进行了认真研讨,认为该项目聚焦于多尺度复杂流态化条件下低碳烃供氢分子与碳酸盐表面碳物种耦合的催化还原机理及定向转化机制、耦合炼制过程多相催化界面气相氧和晶格氧的交换调控与系统本质安全性控制策略、疏水界面与费托合成/酯化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机制及产物调控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目标明确,科学问题清晰,研究内容丰富,技术路线合理,实施方案可行,满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并就下一步的相关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水泥、钢铁、耐材等重排放工业依赖于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矿等碳酸盐的热解,贡献了我国CO2 年排放总量约30%。常规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存在流程复杂、能耗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尚不具备工业应用的条件。碳酸盐热解耦合供氢分子催化还原炼制技术可将碳酸盐热解中的碳物种原位转化为高值含碳化学品,具有简化流程、节能降耗、显著提升经济效益的巨大优势。但该技术尚处于理论方案构建阶段,碳酸盐分解过程中碳物种与供氢分子的催化作用机理、耦合炼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机制等“催化科学”相关基础问题亟待解决。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重排放工业减排增效的热分解耦合催化还原”项目于2022年12月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该项目聚焦水泥、钢铁、耐材等重排放工业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存在流程复杂、能耗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以共热前提下碳酸盐分解耦合炼制过程的还原反应机制、热量恒算及余热分析为研究对象,确立了“提高供氢分子定向转化效率、降低反应温度、提升本质安全性”等重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耦合合成气的费托合成、酯化反应等,力图构建碳酸盐共热耦合催化还原炼制新技术示范平台,为重排放工业的减碳增效开辟新方向。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重排工业原位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重排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可为我国水泥、钢铁、耐材等工业过程创造巨大的碳减排收益,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与行业重大需求。